读书笔记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

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3年1月15日 早上

简介

豆瓣

批注

毛泽东:“百代都行秦政法”
不能让民众太富足、太有思想的潜意识却一直留存在了下来,最终变成了一种系统化的愚民政策
【批注】现在不也还是这样,奉行愚民政策,互联网的审查尤为甚之,疫情更是充分暴露了这一切。


绝大多数的治国者把国家强大远远放在民众富足之前,强调“国强民安”,而不是“国强民富”,所谓“安”者,年份好的时候,有口饭吃,饥荒到来的时候,不饿死,这已是最大的善政。
【批注】好的时候赏口饭给你,不好的时候饿死也不管事。总的来说,都是不把人当人看。


改革三战场:财政、货币和土地
中国人从来认为今不如古,前人比今人聪明。
【批注】所以一直在尝试证明古代的中国是世界最强。问题来了,如果今天相比于两千年前的古人还不如,那这么长的发展时间是都去喂狗了么?


不过,后世的人们也都知道,所有推行计划经济的人无不以“均贫富”和实现社会公正为口号,而实际上都是为了加强集权以及扩充财政收入。
【批注】遗憾的是,不是所有人都知道这点,例如最近的 “共同富裕” 实际目的仍然是为了收割大户


以轮船招商局为例:国营与民营的取舍
在后面的讲述中,我们将看到,在百年现代化历史上,先后出现过六次重要的“国进民退”事件,1884 年的轮船招商局事件乃是第一起。
【批注】第七起显然已经发生在了中国互联网企业,尤其是阿里巴巴被锤的都快不成人样了,从蚂蚁未能上市,到被迫 “共同富裕” 捐出 1000 亿,再到现在马老板远遁日本,无不说明了这一点。


发展与公平:2013 年的双重困境
国家富强,与我何干?如果我的国家是全球第二或第一大经济体,可是,我买不起房、看不起病、上不起学,我的家园要被强拆,我的子女要喝毒奶粉,那么,强国的意义又在哪里?强国与利民本是相互依存的命题,当后者不至,前者自然暗淡。
【批注】这正是现代年轻人不婚不育的缘由,让人在受到对以后子女威胁时说出了 “我们是最后一代谢谢”。更早的也有人说过 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。” 似乎东亚地区都面临着类似的问题,不过盲猜未来会再来一次计划生育,毕竟有着 “低人权优势” 嘛


一个不容置疑的前提:“统一文化”是一切自由化改革的边界
生活于 21 世纪的中国人,大抵都已具备一定的现代意识,对专制独裁的厌恶及反对日渐成为社会常识。时至今日,民间呼吁推进法治化、维护司法独立、强化民主监督的声浪日渐高涨,决策层也不断释放正面信息,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共产党愿意接受“最尖锐的批评”,要求“把权力关进笼子”,李克强总理更在就职新闻发布会上感慨“触及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”,并承诺“依宪治国”,“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”。这些都表明,中国的政治治理也许在未来有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的迹象。
【批注】遗憾的是,这个预言在十年之后的现在看是完全失败的,看不到改善的迹象。莫说把权利关进笼子里,这两位一个已然事实上称帝,号“庆丰”,另一位也未能以宪治国,甚至可能是修改宪法的帮凶。


两个永恒性的主题:分权与均富
除兴盛规律之外,历朝历代的经济治理还有“先开放、后闭关”的规律,往往一开放就搞活,一搞活就失衡,一失衡就内乱,一内乱就闭关,一闭关就落后,一落后再开放,朝代更迭,轴心不变,循环往复,无休无止。
【批注】听起来现在像是走向闭关了,所有大型互联网企业都有政府参与了


四股前所未见的新势力:互联网、非政府组织、企业家和自由知识分子
中国社会,政府的权力太大了,使富有的非统治者不能享有任何真正的安全。对任意征收的恐惧始终挥之不去。
【批注】别说富有的人了,疫情这几年下来,想离开这篇土地的又何止富人


近十年来,民间出现了众多游离于体制之外、以自己的专业能力谋生的知识分子,越来越广阔的市场空间给予了他们生存的机会。以思想研究为己任的民间智库层出不穷。在博客和微博上,更是涌现出很多大胆的“意见领袖”。
【批注】遗憾的是,大多数都已经被批判为“公知”,更别提现在国内互联网的舆论管控了



读书笔记 历代经济变革得失
https://blog.rxliuli.com/p/8d1d975302f44c54bafcd17f506a2e8a/
作者
rxliuli
发布于
2023年1月8日
许可协议